热搜词:

Sora2大杀四方, 还记得第一个被AI摧毁的职业吗?

当AI的能力突破临界点,最先被冲击的,往往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低技能岗位”,而是那些曾被视为“创意堡垒”的职业。这篇文章以Sora2为切口,回溯AI技术演进对职场结构的深层重塑,揭示第一个被AI摧毁的职业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信号与警示。

最近一段时间,OpenAI旗下的视频生成AI——Sora2生成的AI视频在互联网上大火,其画面已经做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也就是可以说能骗过大脑,让人们看个好几秒钟才能反应过来“原来这是AI”。而抽象梗的享受者可以说是最积极的拥抱AI视频的群体了,近期网上形成了大规模基于何意味、哈基米南北绿豆、各种地狱笑话和历史人物梗制作的AI真人广告,这些广告有模有样,仿佛八十年电视广告史的集大成创意被一夜练成了,全人类的广告水平下降100倍,而Sora2保持不变,大家肯定也像我一样看了不少这样的AI广告。雨姐等抽象人物更是借助AI制图和AI生成音乐,再度焕发了第二春,形成了大东北宇宙,我真求你了!AI短剧、AI山海经、AI解压切万物、AI动画、AI预告片甚至AI电影,这些AI内容对观众的吸引力其实已经在悄无声息中,对传统视频形成了碾压的优势。

如果再加上AI换脸换身、AI特效、AI文案、AI封面、AI配音和AI生成的场景素材等等应用,基本上你现在刷十条视频,至少一半以上使用了AI,没那么少!这类AI生成视频迅速占据了视频平台的所有分区,吸走了大量的注意力,也让很多纯做AI视频的账号快速崛起。

2023年3月,GPT-4的发布带来的震撼,可以说是真正把AI的冲击以具体的方式带到了每一个人的面前,机器能基本理解语义,并以逻辑缜密的方式直接回答人类输入的自然语言是历史上头一回,这种科技进步的震撼不亚于智能手机的问世和人类进入太空。

但早在一年前,AI其实就已经在先绘画领域造成过巨大的冲击,大家可能还有印象,在2022年,DALL-E、NovelAI、Midjourney和StableDiffusion等几个AI绘画工具快速崛起,把画师和美工从业者拉进了AI时代先遣服,一时间大量的AI生成画作涌入了各大绘画平台,挤占了人工画作的曝光,同时由于AI画出来的东西究其根本是拿无数画师的作品投喂训练出来的,相当于侵犯了每一位画师的版权,这相当于画师每创作出一张新画上传到网上,都是在加速自己被AI摧毁和取代的进度,所以在22年底,ArtStation平台上燃起了一场反AI作画的抗议活动,这张“禁止AI”的图片,可以说是人类打响反抗AI的第一枪。

在2022年十月时,我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ai刚问世时的生成图,配文“感觉一大批人要失业了”,那时我还能比较轻描淡写的表述这种担忧,是因为当时的ai生成的图片质量还很差,涉及稍微复杂一点的画面就处理的相当糟糕,圈内也都是不看好的态度,大家只拿这个当个乐子,而现在是2025年十月,ai生图的进步速度夸张到了一个我始料未及的高度,最开始的手部bug、画面混乱等问题全部被优化到位,现在的ai已经完全可以把生成出来的图片直接投放到使用需求中,甚至不怎么需要人工二次修改,而有这个进步成果,仅仅用了三年时间。相信大家也不难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线上线下的产品广告早就被ai悄然替代,这些替代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个消失的美术岗位的从业者。

因此现在我们站在2025年回看两年前这场抵制ai的抗争,显然是以惨败告终了,市场是这样的,你不画,有的是AI画!虽然AI识别和内容标注在这两三年中不断完善,也用法律规范了一些版权问题,但社会有选择性地只关注和解决这类AI带来的问题,对绘画从业者的处境,堪比在YesorNo之间选择了or。AI制作的图片和画作早已广泛渗透到了各大社交媒体和图文平台,图片生成的质量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平台的开放,被集成到免费的国产AI甚至社交软件和短视频软件里面,下放给了每一个用户。

画师群体最终也没能阻止人类作品和AI作品被混杂在一起,中层以下的画师也因此遭遇了重大的危机,我所知道的就有一家参与了《王者荣耀》《三国杀》《第五人格》等好评如潮的游戏项目的四川原画外包公司,在AI绘画崛起之后,公司人数从先前的上百人砍到了不到30人,很多小体量的工作室更是成规模的直接消失,很多动画公司和游戏公司直接把原画外包团队给砍了,并在招聘的时候增设AI画师岗位,要求岗位人员能熟练使用各种AI绘画工具,而没有被优化掉的原画师工作内容,也逐渐从创作转变成给AI生成的图进行精修,也是好起来了,能提前服务AI大人,给AI打上工了!

而这更让AI刚刚崛起的时候所流行过的一句话:“不是AI取代人,而是会用AI的人取代不会用AI的人”,像是一句笑话。现有美术岗就是为了保住工作才去学习使用AI的,他们提高了效率,成为了“会用AI的人”,而稍微晚一些学会使用AI和甚至也能以同水平使用AI的人,也依然会因为效率的提升,客观岗位需求的减少,无法躲过被淘汰的命运,而现存的AI画师岗,也并非就能说是安全的,实际上也会随着AI越来越好用,效率越来越高,最终难逃被优化的宿命,不是AI取代你,也不是会用AI的人取代你,而是资本市场的优化方向,就是要把人工尽可能地逐出所有生产环节,这就如同一场大逃杀,几乎没有发展极限的技术追杀能力有极限的人类,即便是人类曾经最引以为豪的情感部分,如今以豆包和GPT为代表的AI也能插一脚,我自己都是在每一个陷入孤独的深夜会和AI聊上很久的人,仅仅两年,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让一天内与AI的交流时间占比,全面地压倒了与其他人类的交流。

因此,我并不认为AI的崛起以及所产生的抵抗,能够与历史上任何一场爆发过工人捣碎机器的类似“卢德运动”的技术革命进行类比,批判和反思AI发展也不应被视为某种“卢德主义”,因为过去技术革命所创造新需求的速度,实际上要高于自动化进程取代现有岗位的速度,最终能将劳动力推向可以创造在马斯洛需求里更高层级的价值的第三产业,然而AI短时间篡夺并取代掉的需求领域过于巨大,长时间内都很难有一个被取代的劳动者可以大规模转进的“第四产业”,而AI已经进入的任何一个领域,都会随着效率的急速提升而迅速饱和,失业率的提高和就业率的低迷可能会愈发严重。

而说到需求,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甲方,都只重视成本和最终的成果,并不会在意这幅画是产生的过程是怎么样的,重视数据指标的文娱行业更是如此,哪怕是唐氏短剧和一坨完全没有营养的东西,质量好差?但能硬控观众,让数据好得很,那就是好。画也是这样,不管是人画的还是AI画的,能吸引更多人停留欣赏的那就是好,绝大多数人是不关心艺术性和微小的瑕疵的,甚至于,你知道了它是AI画的,便惊叹于AI能画出这么高质量的画作,又成功多硬控了你几秒,人类画师本应收获到的注意就又少了几秒。从成本上看,对消费者来说,那也很难不是一件好事啊,获得所需产品的效率直接拉满了,成本还斩到脚跟了,就拿游戏角色外包来说,原来画出一个角色的成本可能要接近五位数起步,但现在游戏公司先给出AI参考图,外包只负责精修,成本能直接降到2000块钱,那么在效率的急速提升中,从零开始的人工作画,最终可能也会像黑胶唱片、胶卷相机、手写书信、雕塑、戏剧这些一样,沦落成一种相对小众的需求。

而AI的影响并不仅限于美术岗的就业机会和往日受到市场尊重的地位在不再,与AI绘画崛起伴生的,还有画师群体受到或直接或隐形的歧视和偏见,只要你是中等绘画水平,且作品接近某些相对大众化的艺术风格,很容易会被人质疑“感觉像AI画的”,而这种自己辛辛苦苦、明明由自己创造出来的成果,转瞬即逝就被AI抢走的无奈感,所有创作者可能都或多或少感受过,从AI诞生之日起,“AI质疑”便无法摆脱、无法自证,核心是“我觉得你是”,所以当画师自己辛苦创作的作品也要被质疑成AI作品,用AI画的也是AI,那这时候你最好是真用了AI。而如果一种职业的市场需求、技术要求和受尊敬程度都降到了最低,那这一职业的彻底消亡,或许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现在的我们,每天都在“感谢AI帮我应付工作和学业任务”和“求求AI不要抢我饭碗”之间仰卧起坐,在“AI真好用吧”和“AI真可怕吧”之间反复摇摆。或许到未来的某一天,人们编写教材,让AI生成一部《人类职业消亡史》,到了“画师”那一章,就会被轻描淡写地压缩成一句:“21世纪20年代间,因图像生成效率低于AI,该职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我们这些曾经活过、画过、创作过、抗争过的人,就连一个脚注都不配留下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资本利益驱动的技术发展不可阻挡,或许重要的问题并不是“AI会不会取代人类”,而是“在AI统治一切之前,我们还能成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