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构建“伦理导航员”制度 护航人工智能行稳致远

转自:中国改革报

□周贇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全新的速度突破认知与应用边界,深刻重塑着经济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大模型能力的迅速迭代、生成式内容的爆发增长、自主系统的日益成熟,无不彰显着其发展的澎湃动力。然而,这股技术浪潮在创造巨大机遇和价值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伦理挑战与现实隐忧。算法运作的“黑箱”特性导致决策过程难溯其源、责任厘清困难;潜藏于数据与模型中的偏见被大规模编码与放大,凸显了在新技术环境下推动社会公平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数据的广泛流动与应用,对个人隐私权益的保护构成了严峻挑战。AI高度动态、自主演进且广泛渗透的鲜明特性,正对传统伦理审视与治理机制构成严峻挑战。传统的、碎片化的、侧重事后补救的治理模式,在应对复杂问题时,已明显显现出滞后性与局限性,难以有效满足当前AI伦理治理的现实需求。当前,法律规制的迭代速度尚未跟上AI技术日新月异的创新步伐,行业自律机制尚处于完善阶段,缺乏刚性约束与系统性设计,“技术先行、伦理后置”的发展模式仍普遍存在,使得算法偏见、数据安全、责任认定等风险持续累积。

因此,为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高速发展中行稳致远,始终围绕造福人类共同福祉的根本目标,亟需引入一种更主动、专业且动态的治理机制。在此背景下,“伦理导航员”的出现,不是其发展的减速带,而是为其划定航向、辨识暗礁、规避风浪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信、负责任、以人为本”人工智能发展目标的制度性刚需和关键安全阀。

AI浪潮背后的伦理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规模化应用,在带来效能跃升的同时,也深刻触发了诸多尖锐而复杂的伦理困境。

首先,人工智能系统的本质特性成为内生风险的源头,深度学习模型的高度复杂性与内部运作机理的“黑箱”特性,使得决策过程难以被清晰解释和理解,造成责任归属机制的模糊与失效;随着系统智能持续进化,其在无人持续干预下进行自主决策的能力日益增强,面对复杂情境时的价值判断和伦理抉择难题变得无法回避。

其次,人工智能强大的规模效应导致社会固有脆弱性被显著放大,潜藏于训练数据和算法设计中的偏见不仅被技术系统不加区分地“学习”和接纳,更容易被固化甚至成倍地扩散,对公平正义的社会基础构成潜在威胁。

此外,一些伪造引发的欺诈、信任破坏等焦点事件,不仅造成公众恐慌,更动摇了社会对技术应用的整体信任基础。

AI突进亟需“伦理导航员”护航

“伦理导航员”的职责定位是什么?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伦理导航员”肩负着系统性管理与规避伦理风险的核心职责,其职能定位主要包含风险评估、动态监控、利益协调与伦理教育四大关键方面。具体而言,“伦理导航员”需在技术设计阶段前置介入,执行伦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例如,通过审查算法逻辑和数据来源,预判隐私泄露或算法偏见等潜在危害;同时,负责技术部署后的持续动态监督,及时检测运行偏差并实施反馈修正机制,确保AI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维持伦理合规性。宏观层面,“伦理导航员”还须协调技术开发者、终端用户及政策监管机构等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化解价值观冲突,并通过伦理知识的宣传普及来强化公众意识与社会信任,从而在创新活力与社会稳定之间构建平衡机制。总之,“伦理导航员”通过全程干预与跨界协作,旨在防范伦理风险,确保负责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多维度融合的“立体护航网”。为有效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多层面、跨区域伦理挑战,亟需构建由多种实施模式协同组成的“立体护航网”,以形成覆盖面广、响应迅速、约束有力的伦理治理体系。第一,组织内嵌型导航员(公司级)聚焦微观操作层面,在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企业或研究机构内部,设立专职或兼职的“伦理导航员”角色。内嵌型导航员直接参与具体项目流程,在模型设计、数据训练、系统测试及部署上线的关键节点,提供即时评估与干预,前置化识别和规避隐私侵犯、算法偏见、安全性不足等风险。第二,独立第三方导航员(区域/行业级)旨在解决组织内嵌模式容易存在的独立性不足、利益冲突或能力视野局限的问题。由专业非营利组织、政府授权机构、行业联盟等组建的独立第三方导航团队,面向特定区域或行业内的多家企业主体,提供专业化的伦理监督与引导服务。第三,跨国协同导航员(全球层面)着眼人工智能技术无国界特性引发的复杂跨境伦理挑战。此模式致力于建立由国际组织、多边协议框架或多国政府联合主导的跨国伦理协调机制与专家团队,促进全球重要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基础性协调,构建具有广泛国际共识的关键标准框架。混合模式与协同共治强调,上述模式并非互相排斥,而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分层响应、优势互补的立体化治理架构,最终成为一个网络化的自适应治理生态,政府、企业、独立机构、国际组织以及公众等多元主体基于清晰的规则与协作机制,共同分担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责任,实现创新潜力与人类价值底线的动态平衡。

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既是时代发展的巨大机遇,更对全球治理体系带来复杂而深刻的责任挑战。构建兼具敏捷性、规范性与包容性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机制,是维护技术应用安全底线、守护人类核心价值的必然要求,是释放技术创新动能、实现可持续智能化发展的制度保障。通过“立体护航网”以三类互补型“伦理导航员”为核心,从微观层面的组织内嵌、中观维度的行业监督到宏观范畴的全球协同,形成一种层叠嵌套、权责适配的治理架构,为技术迭代与价值调适提供指引。

(作者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沪澳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